如果说霍元甲是国人心中的武术宗师和民族英雄,那么他的弟子——刘振声杠杆交易,便是那位与“精武门”这块金字招牌紧密相连,却往往被人忽略的真正人物。
我们熟知影视剧中的“陈真”形象:一个勇敢无畏、武功卓绝的英雄,他为报师恩、复仇雪耻,满怀豪情。然而,现实中的刘振声却并未如同戏中人物那般壮烈牺牲,也没有流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江湖轶事。他的一生,大部分时间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,直到他老去,家中仅剩下一把刀、一串佛珠以及一张老友张作霖的请帖。这些简单的遗物,似乎也象征了刘振声平凡却坚守的精神。
其实,“陈真”这个名字,严格来说,并没有真实的历史原型。最早,陈真这个角色出现在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电影《精武门》中,由倪匡创作而成。李小龙演绎的陈真英勇、刚烈,与当时人们对“以武抗敌”精神的渴望相契合,迅速成为荧幕上的民族英雄。而此后,影视剧和小说纷纷围绕陈真展开,陈真也成为了华语武打片的经典角色之一。然而,真正和霍元甲有着深厚关系、最亲近的弟子,应该是刘振声。他才是“精武门”的第二代掌门,也是后来许多人误认为“陈真”原型的人。
展开剩余81%刘振声,1883年生于河北乐亭,家境贫寒,父亲早逝。小时候,他在天津当过童工,生活艰辛。幸运的是,一位做生意的刘姓老板收养了他,给了他一个转机。这位老板恰巧与霍元甲有交情,看到了刘振声身手敏捷,便将他送到霍元甲门下,从此开始了刘振声的武术生涯。那年,刘振声刚满13岁。
霍元甲的早年生活并不显赫,他也曾经历过普通的贫困生活,靠卖柴和抬脚力为生。但霍元甲的真正名声,是在1898年戊戌变法后、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一战成名的。他为朋友报仇,勇闯擂台,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,他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。而这些事件,刘振声都亲身经历,甚至在霍元甲深夜冒险取回遇害好友的首级时,刘振声也伴随左右。由此可见,两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师徒关系,更多的是生死与共的兄弟情谊。
精武门的声名,许多人认为是因为霍元甲和刘振声的武艺。但实际上,霍元甲和刘振声的名声,除了武功外,还有他们所体现的民族自尊心和敢于站出来的勇气。1901年,一位俄国大力士来到了天津,声称自己无敌于中国,挑衅中国武术。霍元甲听闻后,带着刘振声亲自前往应战。虽然这位大力士看似威猛,但霍元甲的强大气场让他心生惧意,最终他在报纸上公开道歉,狼狈离开。刘振声作为弟子,见证了这一幕,和师父一起,名声一同大噪。
1909年,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到上海,也用挑战中华武术的方式吸引关注。这一次,霍元甲依旧带着刘振声前往挑战,但对方以高额赌注为借口,最终未能上场。霍元甲又在报纸上公开讽刺“洋大力士”,让精武门的名声再次传遍大江南北。这些事件表明,霍元甲和刘振声的名气,除了他们的武功,还有他们那份坚守民族尊严、不畏外侮的气节。
霍元甲的去世有两种不同的说法:一是积劳成疾,因肺病去世;另一说法是被日本人下毒致死。无论是哪种情况,刘振声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。尽管他继承了精武门,但不久后,他选择离开。当霍元甲去世后,刘振声仿佛从江湖上消失了。曾有一段时间,他甚至剃发为僧,彻底退出了江湖。
关于刘振声退出江湖的原因,有许多不同的说法。有的人认为他对师门失望,另一些人则说他厌倦了纷争。但结合刘振声一生的性格,更多人认为他是太过讲情义,心里难以放下与师父的情谊。离开天津后,刘振声隐姓埋名,移居东北。后来,他在沈阳遇到了杜惠林,做过富商的保镖,但因不满富人的奢靡生活,很快辞职。他在沈阳北门开设了“三光门武术馆”,教授武术并开设镖局维生。期间,张作霖曾邀请他进大帅府授武,张学良兄弟也曾拜他为师。
1928年,张作霖遭遇日本人暗杀,张学良决定暂时退让,刘振声因不满退职后,回到了河北乐亭。此后,他安家落户,娶妻生子,远离了江湖争斗,生活平淡而温馨。尽管刘振声在乐亭当地享有极高声誉,并且培养了众多徒弟,但他始终没有再次涉足江湖事务。尽管精武门的师弟们曾多次邀请他回来主持大局,但他始终婉拒。他告诉徒弟们,自己已经在这里安定下来,不再愿意参与江湖纷争。
刘振声的选择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然。他并不追求功名利禄,更不在乎江湖地位,而是注重修身齐家,传承武道。他一生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大红大紫,但在乐亭,他成为了真正的“武林宗师”。
回头看,刘振声与“陈真”这个名字永远紧密相连。影视剧中的“陈真”形象深入人心,成为了民族英雄的象征。与戏里那个“英勇抗日”的陈真相比,现实中的刘振声低调、克制,不事张扬。然而,没有刘振声,就没有精武门的真正影响力。他不仅是武功高强,更重要的是,他将“武德”融入了自己的血液,成为了武者的楷模。
1960年,刘振声在乐亭去世,享年77岁。临终时,家中贫困,遗物仅有三样:一把宝刀、一串佛珠和一张张作霖的请帖。如果没有影视剧为“陈真”加上那么多的光环,或许刘振声就如同许多民国武者一样,被历史遗忘。但细想一番,这未必不是他自己的选择。
刘振声的一生并没有像霍元甲那样轰轰烈烈,也没有像张作霖那样风云激荡,但他却为后人树立了关于“什么是武德,什么是做人”的榜样。相比那些惊天动地的英雄传说,我更钟爱这类有温度、有真实感的故事。因为,真正的英雄,有时并不需要撼天动地,只需在乱世中守住自己的良心、善良与本分,这本身便是无比难得的品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